銀聯收緊內陸人赴港買保險,寓意何在?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
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
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
“10月29日凌晨,銀聯將關閉香港保險業務消費通道,內地客戶無法在香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這樣一條傳言讓香港保險業經歷了一個不眠之夜。
28日晚,不少深圳居民連夜趕往香港各保險公司刷卡投保,甚至過了午夜,手持號碼排隊等候的人仍然不少。
對此,銀聯國際29日凌晨連夜發布公告稱,未停止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
香港媒體報道:保險銀聯刷卡繳費暫停?!
香港《東方日報》29日稱,為嚴防資金外流,內地政府今年2月初曾宣布嚴限境外以銀聯卡購買保險,規定單筆交易上限為5000美元。但此次,銀聯進一步收緊了相關規定,首次提出不可用銀聯卡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
銀聯國際29日表示,境內發行的銀聯卡僅可進行個人旅游、消費類支付,不得用于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包括有投資性質的人壽險。
香港《明報》30日稱,英國保誠香港辦事處29日的人流仍然絡繹不絕,估計逾百人在等候,不少說著普通話的人試圖搭“尾班車”投保。
截至30日,保誠、友邦等多家香港保險中介都已全面暫停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儲蓄分紅型香港保險的保費。
報道稱,有香港銀行家表示,銀聯早前收緊每宗保費交易上限,大量保險公司“分單”繳交保費,這次全面暫停堵塞漏洞,反映早前內地監管部門的相關措施效果不明顯。
該人士稱,此前保險屬于保障服務購買,但最近內地居民來港購買保險以投資及儲蓄為主,到期時在境外取回資金,已變相成為資本項下的流出,對于內地資金外流及人民幣匯率造成很大壓力。
內地資金涌入 人民幣貶值炒熱香港保險
《香港01周報》28日稱,人民幣重上貶值之途,內地民間資金正悄悄加快“出走”,香港正是其中一個熱點。由于港元與美元掛鉤,港元資產為內地投資者提供了對沖貨幣貶值風險的渠道。
據《環球時報》記者統計,今年下半年,美元對港元匯率一直穩定在7.75-7.76之間,受人民幣貶值影響較小。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總保費收入2075 億港元,同比增長12.2%。其中,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的比例也達到了37%,接近四成。
10月以來,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屢創6年來新低,這無疑加速了人民幣通過香港保險渠道外流速度。
銀聯新政將產生什么影響?
受銀聯新政影響,英國保誠集團美股28日收跌2.9%,英股收跌1.9%。美銀美林認為,雖然此次事件會增加香港保險業務的交易成本,但內地客戶仍有其他途徑繳納保費。
香港《南華早報》30日援引一名香港保險經紀人的話稱,“我不認為這一措施可以抑制內地居民將資金帶出國外的熱情,甚至可能變成一種‘反向刺激’,促使更多的人在境外購買保險。”
在香港專門服務內地客的保險經紀人表示,新政策對他的收入會有很大影響,但他相信這方面的市場仍然很大。他透露,其公司正想辦法開辟另一渠道,助內地客赴港買壽險,包括通過公司匯款、支票等方式,甚至要求使用收費相當昂貴的國際信用卡。